查看原文
其他

“五为”打造南海技能人才百万雄师

南海科技
2024-09-04



中国制造业正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南海不少企业生产一线发生变化,对技能岗位提出新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南海也提出:到2027年底,打造一支达100万人的知识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能人才队伍。


8月26日,南海区区长王勇牵头“领办”区政协《加大技能人才引育力度,为“三高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提案,委员、专家、行业代表、相关部门汇聚一堂,同向发力,建议资政,共话打造一支与南海万亿级工业体量匹配的百万技工队伍。


南海区区长王勇牵头“领办”区政协《加大技能人才引育力度,为“三高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提案。




焦点一:为什么技工比博士难求?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南海,截至目前拥有超60万家市场主体,工业企业超4万家,形成了14个超200亿元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对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2023年,南海发布了“百万技工引育计划”,首次提出打造一支100万人以上的知识型、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一项数据显示,南海区人才总量超62万人,其中技能人才30.7万人(高技能人才8.8万人),专业技术人员20.4万人(高级职称1.137万人);南海有本科院校、职业院校20家,在校学生数约9.9万人。


与此同时,南海发动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认定工作,进一步破除人才评价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等问题,全面激发企业引才用才积极性。目前,南海区具备技能人才自主认定资质的企业达65家,今年上半年新增8633名企业员工通过企业自主评价获得相应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高级工以上2850人。


“随着制造业加速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技能人才承担着技术技能革新、工艺流程改进、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重要使命。然而,技能人才短缺成为南海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技工人才比博士难求问题日益突出。”委员们纷纷表达如此“心声”。


在此背景下,在2024年南海“两会”期间,一份《加大技能人才引育力度,为“三高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的政协提案应运而生,并列为区长重点“领办”提案。


为了全力拼经济,从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突围而出,提案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拓宽人才引育思路,打好产业应用场景这张“王牌”;二是强化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三是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激励体系;四是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搭建全方位的职业技能教育实训体系;五是优化舆论环境,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三高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焦点二:怎样打造百万技工队伍?



升级技能人才队伍需要综合发力,既要有产业的加速转型,又要有扶持政策的持续优化,还要有引才用才机制的创新,让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让一技之长真正“香起来”。


南海如何全链发力,打造百万技工“聚宝地”?会上,提案人、委员代表、行业代表围绕“技能人才引进和培育”建实言、献实策,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助力打造一支与万亿级工业体量匹配的百万技工队伍。


“南海在技能人才引育方面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没有充分发挥其强大制造业对技能人才的虹吸效应。”在区政协常委、佛山林至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准首席科学家王博伟看来,技能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实践的锤炼,而产业场景正是最佳的练兵场。


“目前全区强大的产业场景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在技能人才的引育工作中,也没有将这一宝贵的资源优势当作‘王炸’牌打出去。”王博伟谈到,南海要打好产业场景这场“王炸”牌,由政府部门牵头,全面收集、梳理全区企业所拥有的各类应用场景,并将分散的场景加以体系化整合,在人才引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南海区政协常委、民革南海总支主委、南海区人民医院院长关紫云从平台育人、以赛带训、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建议加大技能人才引育力度,不断选出新人以赛代练,引入“双导师”制,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走出一条独具南海特色的引育技能人才新路子。


作为教育界代表,区政协委员、南海开放大学副校长陈建城长期关注南海产教融合发展。在他看来,南海高技能人才存在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一方面行业、企业亟需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学校、科研机构各自尽自己的努力培养人才,却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如何做到供需对接平衡?陈建城建议,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多方联动双向奔赴,发挥各自的特长与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时沟通适时优化调整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职普融通,提高办学质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佛山市政协常委、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南海区高端人才联谊会会长陈贤帅以该企业育才案例切入。在他看来,南海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端技能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陈贤帅建议,南海要强化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加大技能人才引育扶持力度;引导技能人才与科研人才双向转型,拓宽技能人才职称评定通道;促进技能人才细分领域培养,赋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深化与港澳技能人才互联互通,推动本地高水平技能人才高地建设。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原党委书记、二级正高讲师、国务院特贴专家冯为远则建议,南海加强数字化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通过培养引进大批高水平数字工程师和智慧制造高技能人才,将为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焦点三:如何实现“无缝对接”?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离不开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南海迫切需要打造一支与万亿级工业体量相适应的百万技工队伍。


南海区副区长孔小燕表示,接下来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充分吸纳,推动提案办理见实效、促发展;推动技能雄狮支撑团队落地,打造产教融合共育新型人才,推动匠才引领产业集群发展,营造好尊才爱才营造崇尚技能氛围。


如何让人才、技术、创新实现“无缝对接”?王勇提出了五点思考:人才为先,制造为本,企业为主,共享为上,服务为优。


一是人才为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做好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近年来,南海把人才工作当“头等大事”来抓,推出了一系列的引才育才工作实施方案。王勇表示,下一步南海将继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不懈做好人才工作。


二是制造为本。作为改革先行地,南海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集群。南海作为制造业强区,发展制造业是全区安身立命之本。会上,王勇用三个企业案例阐述了南海制造为本的理念。他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南海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但是南海需要引入和培育的人才主体,一定是坚持制造为本。


三是企业为主。一直以来,社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政府提供了很多相关的服务。王勇表示,开展人才工作要牢牢把握企业为本,根据实际需求。找出突破点。会上,王勇用以赛代训举例,通过企业自主开展“以赛代训”等活动,培训了一批企业急需的发展人才,也更好带动了现有导师队伍,从而提升整个团队水平,为未来招才引才,扩大市场知名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共享为上。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人才是宝贵的资源。王勇表示,南海开展人才工作,不一定要求所有,但要求所用。近期,南海频繁与区内外高校开展校地合作,王勇介绍,南海将推出“万千百十”工作任务。其中,“万”是今年以内要邀请1万名的高校师生进企业,与南海的制造业开展深度合作;“千”今年之内要有企业支持千万级以上的科研项目,真正落到科研一线和高校中;“百”是要有100个以上实质性的人才合作项目。其中,合作项目既可以共同研发,也可以是成果转化;“十”是今年内企业要拿出10个以上的专题奖学金,推动南海企业设置专题奖学金,从而加强与学校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企业认同感,获得科研成果。


五是服务为优。王勇表示,接下来南海开展的扶持人才政策,将重点解决“从有到优”的问题,将对开展创业创新方面的人才政策给予更多的支持。此外,南海还要从引入金融活水、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方面,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相信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南海可以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王勇说。


提案工作是政协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督导重点提案的办理,为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南海区政协党组书记刘光辉表示,接下来区政协要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提案工作独特作用,一方面要不断增强提案办理效能,主动跟进了解提案办理进展,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要持续助力人才事业发展,积极发挥政协职能作用,持续为人才引育工作协商建言、提供助力;还要广泛凝聚产业发展共识,引导广大委员企业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号召,重视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积极拥抱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南海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4港科大创赛佛山赛区启动

壹 周 科 技南海科技局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地铁新动能,校地共发展
南海科技微信编辑部来源:南海融媒
编辑:马霭琳

审核:黎颖琪、李婧潼

点“在看”告诉更多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海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